荷兰发现疯牛病病例 称不会危及食品安全******
中新网海牙2月2日电 荷兰当局2月1日通报发现一起疯牛病病例,同时称病牛未流入市场,不会危及食品安全。
当日荷兰农业、自然与食品质量大臣阿德玛致函荷兰议会二院(众议院),通报一头奶牛在农场死亡后送交实验室检测,结果发现患有疯牛病。
信函未透露农场名称和所在位置,仅称病牛未流入市场,“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危险”;1月30日检出疯牛病后当局立即封锁涉事农场,对病例展开调查。
这是2011年以来荷兰再次发现疯牛病病例。阿德玛在信函中称,1997年以来,荷兰共发现88例典型疯牛病病例,2011年的病例则是较为少见的非典型疯牛病病例。
疯牛病又称牛海绵状脑病,系一种危害牛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,牛主要通过食用含有或被朊病毒污染的饲料而感染;人一旦食用病牛的牛肉、牛脊髓等产品,可能感染致命脑病变异克雅氏症。
疯牛病现分典型和非典型两类,非典型疯牛病具有自发性,常见于年龄较大的奶牛;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(WOAH)统计,自1986年英国报告世界首例典型疯牛病病例,迄今全球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疯牛病病例。
另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,1996年至2015年,全球共计226人死于变异克雅氏症(人感染疯牛病确诊病例),其中荷兰计有三人死亡;由于变异克雅氏症极为凶险,疯牛病疫情长期都是各国开展牛产品国际贸易的首要关切。(完)
中国信科陈山枝:应将“5G兼容、6G融合”作为我国卫星互联网技术路径******
光明网讯(记者 李政葳)1月6日,在由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主办,北京信通传媒·通信世界全媒体承办的“2023ICT行业趋势年会”上,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、总工程师、科技委主任陈山枝表示,面向6G、星地融合并以用户为中心的弹性可定制网络将助力6G实现全域覆盖、场景智联。
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十年演进一代,从4G改变生活,到5G改变社会,网络覆盖逐渐向行业应用延伸。“当前4G和5G等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在行业应用中有一定局限,面对行业应用的广域与空间覆盖稀疏性和分散性,卫星移动通信大有可为。”针对星地融合发展,陈山枝提出三大趋势:
一是卫星与地面蜂窝系统由竞争转变为互补。随着移动通信走向万物互联,人类活动空间拓展、环境监测、军事应用、行业应用等需求强盛,引入卫星通信能够更好地满足通信需求。借助卫星通信,城市与乡镇通过基站覆盖,发挥容量和规模成本优势,实现海量接入;偏远地区与海洋通过卫星覆盖,发挥覆盖优势,可以节省建设成本。因此,以较低成本构建卫星互联网,作为5G/6G地面覆盖的补充,形成星地融合组网,可支撑多样化的服务和应用。
二是卫星互联网与地面蜂窝系统体制走向融合。传统卫星通信技术体制多、不兼容、产业规模小、成本高,无规模经济优势。近年来,业界纷纷开展基于5G体制的卫星互联网星座组网探索,比如,ITU开展了下一代卫星通信相关研究;3GPP开展了NTN(非地面网络)标准制定;ETSI Set 5G联盟开展了融合网络研究工作等,有效规范了卫星互联网发展标准化,促进了卫星通信与蜂窝通信在体制上的融合。
三是不同需求有不同组网模式。针对不同应用场景,星地融合系统具有灵活的组网模式可以解决相应问题,适应不同场景需求。采用透明转发的独立组网模式与地面互联互通,可应用于技术复杂度低、建网成本低的场景,助力解决中继通讯的问题;采用高频段星上处理独立组网模式与地面网络互联互通,适合大容量高速数据传输,适用于车载、机载、船载或者固定接入通信。
“鉴于低轨卫星通信与地面蜂窝通信的差异,星地融合也面临诸多挑战。”陈山枝认为,星地融合还需要在信道建模、链路预算等基础问题,透明转发、星上处理等网络架构,传播参数、信道设计等物理层关键技术,移动性管理、用户面协议等高层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攻关。
对于星地融合未来的发展趋势,他认为,星地融合演进路径:从5G体制融合走向6G系统融合;6G星地融合关键技术:实现卫星与地面蜂窝通信有机融合。
陈山枝建议,应将“5G兼容、6G融合”作为我国卫星互联网的技术路径。
其中,5G兼容(体制融合)抢占先机、奠定基础,以5G技术为基础,根据卫星链路等差异化,针对性修改和优化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;最大程度复用5G技术,并利用5G规模经济,降低成本,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6G融合(系统融合)达到全球引领,实现陆地移动通信和高中低轨卫星通信的有机融合;形成卫星与地面蜂窝通信的统一空口、统一接入、统一认证方案;支持终端在星地间无缝切换,跨运营商漫游。